打乱了去年下半年以来CPI逐步回落的脚步。对于媒体用“反弹”来描述1月CPI涨幅的说法,今年1月CPI同比4.5%涨幅。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日前表示并不认同,指出,1月份CPI4.5%同比涨幅,虽然略高于市场预期,但其中包含了3个百分点的翘尾因素,而春节与元旦同在1月,造成了节日性因素明显。此外,春节期间天气寒冷,局部地区还出现了较强的降雨降雪,影响了局部农产品和蔬菜的运输和流通。翘尾和临时性因素造成了CPI涨幅超预期。周望军预计,2月份翘尾因素减少至1.7个百分点,随着天气的好转,蔬菜、肉类的价格正在逐步下降。预计2月份CPI指数大概可以回落到4%以内,甚至可以达到3%左右,这将是20多个月以来第一次可能回落到这个水平。上半年如果没有特别的情况,可能会在这个水平徘徊。据了解,今年发改委把建立稳定物价的长效机制作为主要工作。从扶持生产看,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,重点维护农民种粮积极性;继续完善生猪市场调控预案,既防价格过快上涨,又防过度下跌。从流通环节看,根据国务院的要求继续对农产品物流的收费(包括摊位费等)进行清理整顿,目标是使农副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市民的餐桌实现“低税收、低收费”使农民种菜得到利益、蔬菜价格比较合理。从消费环节看,去年发改委已经在全国推广广东平价商店政策。从保证民生看,去年发改委建立了社会救助和保证规范与物价上涨联动挂钩机制。此外,也有研究机构分析认为,总体来看,目前CPI下行的趋势基本不会改变。但是也应该提防一些上涨因素带来的风险。外围来看,欧美经济走弱之下,QE3出笼预期以及欧美各国的降息安慰,包括伊朗局势恶化,使得流动性推动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,输入型通胀压力不可不防。此外,转型升级的国内经济,面临着劳动力、土地、资源、环境等要素利息上升压力,2012年促使物价上升的因素同样存在